97久久人妻精品中文无码_av老司机亚洲精品天堂_国产精品一级无码免费播放_大伊人无码综合天堂Av,_国产精品

詩詞里的端午民俗-天天速訊

來源:中國手藝網官微

端午節(jié),是中華民族的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,迄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。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,人們包粽子、賽龍舟、掛艾草,用各種習俗來過節(jié)。2006年5月,端午節(jié)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;2009年9月,聯(lián)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準將其列入《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》,端午節(jié)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(jié)日。


(資料圖片僅供參考)

從古至今,描寫端午的詩詞很多,有“畫鼓喧雷,紅旗閃電,奪罷錦標方徹”的競渡,有“彩線輕纏紅玉臂,小符斜掛綠云鬟”的習俗······千余年來,端午民俗在各種詩情文字中綻放風情,也為當下的節(jié)日生活增添趣味。

包粽子

《乙卯重五》

宋 陸游

重五山村好,榴花忽已繁。

粽包分兩髻,艾束著危冠。

舊俗方儲藥,羸軀亦點丹。

日斜吾事畢,一笑向杯盤。

粽子,古稱“角黍”,用菰葉包黍米成牛角狀。南朝吳鈞在《續(xù)齊偕記》中記載:“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而死,楚人哀之,遂以竹筒貯米,投水祭之。”于是端午包粽子就成了紀念屈原的一種習俗。

最初以黍米為材,晉時添中藥材“益智仁”,美其名曰“益智粽”。南北朝又增肉、板栗、紅棗、赤豆等餡料。唐時用米已“白瑩如玉”。宋時可見“蜜餞粽”,蘇東坡詩中嘗記“時于粽里見楊梅”。元、明時期始以箬葉、蘆葦葉包裹餡料,又添豆沙、松子、棗、胡桃等多種附料。清代可見“火腿粽”。

賽龍舟

《減字木蘭花·競渡》

宋 黃裳

紅旗高舉,飛出深深楊柳渚。

鼓擊春雷,直破煙波遠遠回。

歡聲震地,驚退萬人爭戰(zhàn)氣。

金碧樓西,銜得錦標第一歸。

關于賽龍舟的起源,除了紀念屈原,也有紀念曹娥、伍子胥等多種說法。將屈原與龍舟結合起來大約在隋唐之時,《隋書·地理志》記載:“其迅楫齊馳,棹歌亂響,喧振水陸,觀者如云?!辟慅堉鄣牧曀缀髞韨魅肴毡?、韓國、越南等地。

端午是仲夏的開端,古書記載,五月五日是“惡月”中的“惡日”,此間“五毒盡出”,易咬傷人,疫病漸多,需要通過各種活動來驅邪避毒。

因此,端午的節(jié)俗中,飲雄黃酒、佩戴香包、掛艾草、拴五色絲線,都有驅除災害瘟疫、祈求平安健康的寓意。

蘭湯沐浴

《端午》

宋 連文鳳

相傳楚俗試蘭湯,一枕南薰日正長。

門掩綠陰無個事,起來燒過午時香。

《大戴禮》中記“五月五日畜蘭為沐浴”以浴驅邪。最初用的是菊科的佩蘭,后來一般是煎蒲、艾等香草洗澡。據(jù)說可使毒蟲遠離自己,可治皮膚病、去邪氣。

掛艾草

《小重山·端午》

元 舒頔

碧艾香蒲處處忙。誰家兒共女,慶端陽。

細纏五色臂絲長??浙皭?,誰復吊沅湘。

往事莫論量。千年忠義氣,日星光。

離騷讀罷總堪傷。無人解,樹轉午陰涼。

菖蒲、艾蒿長期被認為具有辟邪和藥用的雙重價值,且均含有揮發(fā)性芳香油,有提神通竅、驅蟲殺菌作用?!笆謭?zhí)艾旗招百福,門懸蒲劍斬千邪”,端午這天,人們將艾草綁成一束,插在門楣之上,讓邪毒之物不敢進家門。

佩香包

《踏莎行》

宋 袁去華

醉捻黃花,笑持白羽。秋江綠漲迷平楚。

燕鴻曾寄去年書,漢皋不記來時路。

天際歸舟,云中煙樹。蘭成憔悴愁難賦。

香囊鈿合忍重看,風裳水佩尋無處。

端午節(jié)佩香囊,不僅有裝飾作用,還有避邪驅瘟的意義。香囊又叫香袋、香包、荷包等,內有朱砂、雄黃、香藥等物,用五色絲線纏成,或者用碎布包成,佩在身上,香氣撲鼻。

系長命縷

《浣溪沙·端午》

宋 蘇軾

輕汁微微透碧紈,明朝端午浴芳蘭。

流香漲膩滿晴川。

彩線輕纏紅玉臂,小符斜掛綠云鬟。

佳人相見一千年。

長命縷,亦稱延年縷、長壽線、百索、五彩縷等,以青、赤、黃、白、黑五色絲線編結成縷。人們認為將其系于孩子手腕、腳腕、脖子上,或懸于門楣,掛于床帳、搖籃等處,便可避災除病、保佑安康、益壽延年。

飲雄黃酒

《卜算子》

龍榆生

閏感黃楊,宴夏抽蒲劍。

斟得雄黃酒滿杯,妖魅形都現(xiàn)。

冷眼看蛟饞,潔志占爻變。

拚與湘流洗舊愁,浩渺情何限。

《本草綱目》記載:“雄黃能殺百毒,辟百邪,殺蠱毒?!薄栋咨邆鳌分?,白娘子就是在端午喝下了雄黃酒,痛苦難當,現(xiàn)了蛇形。除了飲用,人們還將雄黃酒灑于庭院、角落,或在兒童額頭畫“王”字,或涂于耳鼻、肚臍等處,以驅毒鎮(zhèn)邪。

斗百草

《觀兒戲》

唐 白居易

髫齔七八歲,綺紈三四兒。

弄塵復斗草,盡日樂嬉嬉。

堂上長年客,鬢間新有絲。

一看竹馬戲,每憶童騃時。

童騃饒戲樂,老大多憂悲。

靜念彼與此,不知誰是癡。

每年端午,人們群出郊外采藥,插艾門上,收獲之余,往往舉行比賽,以對仗形式互報花名、草名,多者為贏,兼具植物知識、文學知識之妙趣。兒童則以葉柄相勾,捏住相拽,斷者為輸,再換一葉相斗。南北朝時稱“踏百草”,唐代稱“斗草”或“斗百草”。

貼鐘馗像

《鐘馗圖》

宋 史浩

虬須張怒目,藍綬亸烏巾。

抃舞身無定,驅除夢有神。

收功祛瘧鬼,流詠起唐人。

圖畫高懸處,明朝慶履新。

《燕京歲時記?天師符》載此俗云:“每至端陽,市肆間用尺幅黃紙,蓋以朱印,或繪畫天師、鐘馗之像,或繪畫五毒符咒之形,懸而售之。都人士爭相購買,粘之于中門,以辟祟惡?!鼻宕?,江南蘇、浙一帶的居民大都在農歷五月于大門或堂中掛鐘馗圖一月,以期驅邪除害、祛兇引福。

經過兩千余年的歲月,端午節(jié)雖歷經演變,風俗有所變化,但仍然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。

它是夏日里最不平凡的一天,人們用浪漫和溫柔的方式,接受并消釋自然的災禍,驅邪禳災,祈禱歲歲安康。

注:部分圖文素材來源網絡

聲明: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,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(lián)系,我們將及時更正、刪除,謝謝。

來源:中國手藝網官微

標簽:

推薦

財富更多》

動態(tài)更多》

熱點